读经拜忏修行,往往有特别因缘,没有特别因缘发起和推动,拜忏也只是个形式。《礼地藏仪》是蕅益大师创制的,这与蕅益大师自己的因缘有关。蕅益大师一生研究天台、禅宗与唯识,且归向净土,还是净土宗祖师,为什么会编制地藏忏仪,从地藏法门入忏?大师青年时代崇尚儒学,曾经著书谤佛、诋毁三宝,后来读了莲池大师的《竹窗随笔》,醒悟谤佛的过错,二十岁那年为亡故的父亲诵《地藏经》,因而生起出家修学的愿心。蕅益大师忏悔谤佛过错,当然不是靠读经礼拜,而是发大心出家后真修实干。
读经修行是“念头修”,修思维观念。读完经后,着眼点应该放在“事上修”,即按照《地藏经》的教诲去做:孝顺父母,修大布施,供养佛,印送经书,修建寺庙,念佛求佛,至诚感通……任何一种修法,如果感觉像呼吸空气那么简单,就肯定没有什么用。学生读书,如果感觉像玩游戏那么舒服,就肯定上不了好大学……这里要说明的是,很多人修忏法,以为读些经或拜拜佛,就能灭罪消业障。不是这样的。《地藏经》里的婆罗门女,为拯救其母亲的灵魂,把自己的家宅卖了,供养塔寺,感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救度,婆罗门女拜佛拜得“肢节皆损”,就是把身子骨头拜断了。那是何等的用功!《地藏经》讲发心建寺,也是一种拜忏修行。
如果因为个人需要,或者为亲人、为有缘人做超度,可以出资祈请寺院做“地藏法会”,祈请者自己最好亲临法会现场,跟着法会仪式行礼和拜佛。《礼地藏仪》主要由供养、赞叹、礼拜、忏悔发愿等仪轨构成。如果有意在家拜地藏忏,最简单的方法是“克期读经法”,即因自己某种愿望发起,给自己一个读《地藏经》遍数的任务,在规定时间完成,一般有,连续读经49天,每天一遍,共完成49遍。或每天读一遍乃至多遍,连续完成100遍。更高者有连续读满千遍。地藏忏,也就是通过读诵《地藏经》,达致真诚忏悔罪障的目的。连续读经的数量,可以显露真诚。
在家修行人修《地藏经》的,最好以修净土念法法门为宗门依归,读《地藏经》和修“地藏忏”的同时,加大念佛力度,让家里充满佛光。有不少个案提示,读《地藏经》没能转境,反而读出一屋子的阴气。
读《地藏经》最容易忽视的是读经前“结界”,以及读完后“施食”。所谓“请神容易送神难”,有些读经者自己容易跟鬼神感通,加上有众生伺机讨债的,于是因个人功力不够,读了一段时间的《地藏经》后,往往满屋留下阴气。读地藏经时,会有很多“无形众生”到场,最初来的,有护法的,有听经的,有不经意来的。有听完经就离开的,还有不想离开不愿意走的。所以先结界,跟到场的众生签个合同:祈请观音菩萨和护法神到场,祈请众生听完经后跟着地藏菩萨去修行。读经并回向完毕,得念往生咒并施食,送众生离开家里。读经人行住坐卧,心中要努力装着佛号,不装着冤亲债主,无形众生是跟着念头走的,读经人心里念佛,他们也就随着念佛。(2010/4/20)
延庆地藏寺地藏殿的感悟
2006年病休期间,我与北京延庆地藏寺的地藏菩萨结过特殊的缘:几次踏进延庆地藏殿,心里充满了欢喜。地藏王菩萨,安详地站立着,身上没有一丝灰尘,那是我亲手擦过的;披风整洁干净,那是我亲手解下抖过的;领结对称飘逸,那是我亲手解下又系上的。
找一个我喜欢的蒲垫,给地藏王菩萨顶礼。地藏菩萨让我看到了空相,原来万事皆空,我是庸人自扰。我自言自语:一切都可以放下了。之前读过很多遍地藏经,却不曾注意到经前的《觉林菩萨偈》。那一天我无意翻开地藏菩萨像边放的一本书,是《地藏经》,第一眼看到《觉林菩萨偈》,一下子吸睛了,看了又看,似乎以前从未见过。
我忽然感悟到《觉林菩萨偈》给我打开了一个窗口:看到了空相之后,还可以作佛事:“心不住于身,身亦不住心,而能作佛事,自在未曾有。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
又有一次,我礼拜完延庆地藏殿,从地藏殿出来,其时守庙人高居士送我一本小册子:《甩手秘诀》。里面讲甩手有《16句诀》:“上宜虚,下宜实。头宜悬,口宜随。胸宜絮,背宜拔。腰宜轴,臂宜摇。肘宜沉,腕宜重。手宜划,腹宜质。胯宜松,肛宜提。跟宜稳,趾宜抓。”如何运用之,又有《甩手歌》:“用脚踏实肩下沉,上三下七有恒心。能去头重脚轻病,精力充沛体轻松。甩手治病的原因,胜似推拿与金针。气血不通起百病,气和心平病难侵。”(2006/7/1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