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Q好友群
  • 点评
  • 收藏

别人学佛法喜充满,为什么你越学越痛苦

藏传佛教Buddhism

中国传统文化学佛人会进入一个误区,用佛法来追求世俗的圆满。他总觉得自己过去不够好,希望未来能更好一些。这个想法好像都对。但确实有很大的问题。这就是造成许多人越学佛,痛苦并没有减少的原因。

一般的学佛人都追求圆满,你想想看,人生怎么能圆满。你要如何样样都好,当你心性圆满知足时,你就样样都好了。如果你的好,是通过对比来的,这就是痛苦的根源。

要知道,富人之上还有富人,官之上还有官,对不对。人的欲望越大,烦恼也是越多。心性圆满的人,他是很知足的,能接受世界的缺欠的。佛说了,世界叫做娑婆,叫堪忍,就是要你接受缺欠。

你接受了,你心性就具足一切,就没有痛苦了。所以学佛,不是为了让世俗样样都好,这样子已经偏离了佛道了。而是心知足,心性圆满起来,极乐世界就现前。

人的贪心无有止境,人们为了追求更好,所以基督教就有了天国,佛教就有了极乐。让你跑到另一个世界去。极乐的意思,是心性的圆满而显现出来的。

许多人越学佛越痛苦。想要让佛法让自己活得更富裕,我想这实在不是佛法的本义。佛陀抛弃了富裕的生活,去修苦行,是开发内心的富贵。而我们,却想通过佛菩萨的感应,让自己过得更加享受,这实在是违背了佛法。

佛法有天人乘,至少对世俗生活的享乐要放下,否则怎么生天。学佛要放弃许多不必要的享受。内心的富贵庄严才是最重要的。

包括现在大乘佛法的宣传,放生发财,印经开智慧,他也不管是不是这样,反正有钱就拼命去做。没钱的人怎么办?真发财的欢喜,没有发财的人怎么办。

这就造成许多后果。这些大乘佛法宣传方式,后果谁来承担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功德最大。对不对,恰恰证明了我们的许多不理智在里头。

要修行,我想生命需要宁静,大乘佛法精神中,不可缺少宁静安详的部分。也不可缺少知足的部分。现在社会已经很浮躁了,佛法就更应该让人归于宁静,归于朴素,而不是跟着烦躁的人一起烦躁。

3
文章点评
2023-09-04
要想获得有福德、有闲暇、能修持正法的人身就要做到这些事!
暇满的人身非常难得,具足八种闲暇、十种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。以前讲过,我们通过因缘、比喻、数目差别三个角度思维暇满难得,就能彻底明白暇满的人身有多么.. <详情>
2023-09-02
念咒,就像是一个雕刻本尊的过程
为什么心咒会有能量?举个例子,假如你对别人简单地说一句"我不喜欢你",或者说了一些消极的话语,一定会对对方产生很大的影响。相对的积极的话语也能对他人产生.. <详情>
2023-09-02
慈诚罗珠堪布:无论什么样的人,都同样需要修行!
现在有的人不仅眼光狭窄,思维也很简单,总是满足于现状,认为自己该有的都有了,没有必要修行,去操不必要的心。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,因为这种人只看到了眼前短.. <详情>
2023-07-17
不要让你生命中的贵人流失
我们说感恩、说体谅、说守信,这些都要从慈悲心出来,用平等心对待一切人、事、物,对敌人也一样守信,一样的感恩,一样的体谅。你看有些很善良的人,他会为他的.. <详情>
2023-07-17
从本尊的角度来讲,当你祈祷的那一天开始,他就和你形影不离!
无论修任何一位本尊,从本尊的角度来讲,当你祈祷的那一天开始,他就和你形影不离,修观音、文殊、弥勒都是如此。但你业障没有清净的话,什么佛菩萨的身相都会看.. <详情>
2023-07-17
真正的知足少欲,是一种心的修持!
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都对信佛有一种畏惧感,怕什么呢?怕信了佛就要过苦日子了。我经常告诉弟子们,要做一个合格的在家居士。不要将经典中看到的出家人应该做的事.. <详情>
2023-07-17
为什么真正的上师不轻易给你们灌顶?
前几年,我遇到了一个居士,他说自己去藏地接了一百多个灌顶。问他接受的都是什么灌顶,却连一个也说不出来,也不知道灌顶的含义,就这样盲目地接受灌顶。接受灌.. <详情>
2023-07-17
莲师七句祈祷文,竟隐藏着如此众多的意义!
“莲师七句颂”带着极大的加持!在古代及现代的伏藏法之中,只要提到莲师,全部都含有“莲师七句颂”。莲师说:“只要有弟子虔诚地用莲师七句颂向我祈请,我将立.. <详情>
账号: